温情叙事包裹沉重议题
《人生大事》为疫情之下再次出发的中国电影开了一个好头。电影上映后口碑不俗,在猫眼、淘票票等票务平台上其评分高达9.6分;票房成绩不断攀升。
《人生大事》是国内少有的涉及殡葬主题的电影,并以此切入沉重的死亡议题。在不少人的第一反应里,这应该是一个特别小众的题材。但《人生大事》大卖了。在“小众”与“大卖”之间,电影做对了什么?对于现实题材的电影创作又有着怎样的启示?
死亡不可避免,有死亡自然就有殡葬行业的存在。从事这一行业的人,是送行者,他们帮助死者以更体面、更风光、更有尊严的形式离开。但不必讳言,因为对于死亡的忌讳,人们对殡葬行业存在着某种偏见。《人生大事》也毫不避讳地呈现了人们的这种偏见。主人公莫三妹经营着一家叫“上天堂”的殡葬店,隔壁店的人一直认为他很晦气,认为他是“吃死人饭的”,见到他都要绕着走。
该片导演刘江江之所以聚焦殡葬行业,因为他爷爷和大爷是专做棺材的木匠。在他的儿时记忆里,家里的院子里总是摆满各种材质的棺材。每当十里八乡有丧事,爷爷就要去给人家打棺材,奶奶告诉年幼的他,“地上死一个人,天上就会多一颗星星”,从事殡葬行业的人其实就是“种星星的人”。他从小就建立了对于这个职业的温情化的认知。后来作为一名电视记者,刘江江在采访中也多次接触到这个行业,他看到过这个职业的“高光点”,这成为他创作的契机。
《人生大事》的表层叙事是,殡葬从业者莫三妹与小女孩武小文萍水相逢后,成为相亲相爱、相互治愈的“半路父女”的故事。这一含情脉脉的表层叙事,或许会让观众联想到《这个杀手不太冷》《菊次郎的夏天》《白兔糖》等电影,电影中莫三妹与小文的情感递进暖心治愈、催人泪下,贡献了不少动人的片段。演员朱一龙和小演员杨恩又贡献了让人惊艳的表演,让这对“半路父女”的感情演绎得真实可信、具有感染力。
笑中带泪引爆现实题材
《人生大事》令业内感到欣喜的是,这样一部现实题材的电影在市场上大卖了。近两年,现实题材的电影屡屡在市场上获得好口碑、好票房,如2020年的《送你一朵小红花》、2021年的《我的姐姐》、今年春季档的《奇迹·笨小孩》。这些电影均直面更为尖锐沉重的现实议题,《送你一朵小红花》聚焦绝症与死亡,《我的姐姐》揭示“重男轻女”痼疾,《奇迹·笨小孩》刻画小人物在大城市里的困境。
好哭、好笑、好看,愈发成为现实题材的破圈公式。《人生大事》很好地践行了这一公式。对殡葬行业的刻画控制在观众可接受的范围内,对死亡有所思考,也点到为止;在此基础上,电影花费大量篇幅展示莫三妹与小文日常相处中的种种趣事、囧事、温情事,为观众带来很多笑声,而电影中的几个高光时刻也让电影院抽泣声一片。温情是穿越沉重的力量,也是创造流行的催化剂。
疫情影响下,影视行业面临不少困境,而对于电影创作来说,危机也是一个转变的契机。大投资、大制作的浮华大片或许会受阻,现实题材成为新的风口。我们期待更多的电影人关注现实,更多揭示现实不为人知或为人所忽略的横截面,以深刻引起思考,以真诚打动人心,助力国产电影渡过难关,重返巅峰。